你也許有發現,搶眼球的渠道越來越多且爭奇鬥艷、消費者足跡愈來愈破碎且難以追蹤,Google宣布停用第三方cookieless......種種因素造成廣告轉化成本持續上升,我們比過往更難留住消費者。
在疫情這兩年,大家雖然喊著台灣影視產業大爆發,然而實際上影視產業將要面對更多的挑戰與競爭。次針對疫後新挑戰,深耕台灣影視產業最久的LnData麟數據科技,與台灣內容產業年度盛會「2022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合作,於12/20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辦專場論壇「Re:Define 影視行銷數據論壇」,並邀請D-hub數聚力,Super8雲發互動科技等夥伴,與對內容產業有興趣的觀眾,分享數據如何應用到不同的實務場景。
LnData商業分析與運營經理陳宣佑Alan首先分享數據協助IP孵化的流程。其實從前期的評估、題材調查、劇本輔助、文本分析等,到發行上映的試片、行銷、廣告,以及收視及市場反應等等,都能藉由數據的加入幫助創意更精準、更有效率地被實現。例如LnData便利用社群爬蒐的方式,替製作團隊整理網友討論內容,精煉出不同題材元素成為創作的輔助,同時過程中不斷與導演、編劇互相討論,以挖掘更多觀眾的想法,或是藉由不同元素的組合,找出意想不到的切入點;另外,在與《返校》的合作中,也針對預告片、電影海報等宣傳素材,在正式釋出前也可以透過腦電神經工具來測試觀看者的真實反應,做為素材優化、或是選擇不同版本的參考;至於與2022最紅國片《咒》的合作,LnData則透過社群分析,替行銷團隊挑選討論鬼片或靈異話題的熱門論壇或平台,成為團隊後續的行銷渠道,同時針對團隊每一波行銷操作觀察成效與深入分析,幫助團隊滾動式修正行銷策略。
而近年來廣告成本逐漸上升、精準度下降,成為內容產業一大痛點。d-hub 數聚力執行長黃聖凱 Max 便分享如何藉由大數據精準掌握消費者輪廓、完整描繪用戶線上線下全面向行為,包含用戶Profile、線上的瀏覽行為、線下的位置等等,以這些數據為基礎精準投放廣告,與對的受眾進行有效的溝通,縮短品牌與受眾距離,讓每一筆廣告行銷預算都能發揮最佳效益。例如要鎖定精準影視受眾群,可針對北中南不同地區、或是近期有經過電影院附近的受眾;或是根據受眾的瀏覽行為進行興趣貼標與分群,找出曾瀏覽過電影推薦網站、喜好特定類型內容的受眾進行廣告投放。
至於另一大課題,則是如何進一步與社群受眾互動,進行有效增粉策略,提升受眾的黏著度。Super8 雲發互動科技業務經理楊博倫 Alan 表示,現在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媒體傳播,並指出媒體產業經營會員的三大難處:包含難以分眾顧客與識別TA、難以整合各系統的顧客資料、無法有效與顧客溝通。消費者習慣接觸品牌的方式與訴求已經改變,比起重複看到各種廣告內容,人們更期盼進一步的溝通與理解,因此社交通訊軟體便成為一個好選擇。例如在台灣最多人用LINE,品牌或內容產業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經營,並自行定義不同分眾,根據消費者喜好推播訊息。此外,透過結合遊戲化行銷、聊天機器人、自動化行銷等技術或工具,除了帶給消費者一對一的個人化體驗外,還能與消費者產生更多互動、增加粉絲黏著度、打造第一方流量池,讓消費者變成擁護者,協助品牌把內容分享出去。
數據不是取代創意,成功關鍵還是在於人的思維與決策。透過數據的使用,可以幫助創意與內容以更科學的方法,從產製、發行、到行銷都更加精準、有效。同時這樣的概念也不限於內容產業本身,其他產業、品牌也都能有效運用數據,或是透過數據更好地與內容產業跨界合作,例如贊助成效的分析與追蹤、聯名商品的開發、藝人或網紅的代言合作等等——過往可能須仰賴經驗與直覺判斷,又害怕大筆投資難回收效益,但數據的導入讓我們不用戰戰兢兢地試錯,而是透過提前預測與即時監測適時修正,取得更好的結果,加上過程中收集到的每筆數據,都能做為資產保留到未來持續運用。
面對cookieless與高度競爭、快速變化的數位市場,LnData 建議提早建立品牌的第一方數據庫,藉由數據的積累與整合,將數據資產的價值放到最大,以在2023年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領先對手。
除專場之外,LnData也為兩天的現場觀眾設立了「影視數據諮詢台」,帶來以內容產業為主的數據應用案例介紹,以及更全面數據趨勢與技術解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開放現場體驗的「Neuro腦電神經素材測試」,不少觀眾體驗完後,都表示非常有趣。
立即取得會議簡報:https://supr.link/Z8mvJ
填寫內容產業數據需求調查,抽Neuro測試服務本人+多種內容產業相關方案優惠計價
(抽獎期間到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