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24夏季中華職棒社群分析與行銷建議

2024職棒社群分析與行銷建議

九局下半兩出局,比賽才正式開始!

提到台灣棒球,你會想到什麼?是被用來舉辦演唱會的棒球場,還是臭名昭著的假球案?亦或是甜美的啦啦隊員?這些多元形象反映出中華職棒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台灣職業棒球的重生與崛起。

中華職棒的蛻變之路

中華職棒大聯盟在1990、2000年代分別經歷多次假球事件,數十名球員被收押起訴,球團因爭議相繼解散。經歷了35年的跌宕起伏後,近年中華職棒引進啦啦隊應援,以青春有活力的應援曲與舞蹈吸引觀眾入場。創新的行銷方式改變了台灣的職棒生態,吸引不同客群進入球場,進場觀眾數慢慢回升,同時也造就了啦啦隊與中職密不可分的關係。

隨著大巨蛋啟用,今年暑假在大巨蛋舉行的中職明星賽創下單天入場觀眾達3萬多人次的紀錄。王建民、陳金鋒等傳奇球星也在此賽事中登場,讓許多球迷激動不已;年底的世界棒球12強賽,中華隊表現亮眼,也再次點燃大眾的棒球熱,並刺激品牌借勢行銷。借著這股熱潮,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中華職棒的數據趨勢吧!

觀眾人數的成長

中華職棒初期單場觀眾人數約6000人左右,1996年後受假球案影響,觀眾人數大幅下降。在1994至2012年間,平均進場觀眾人數維持在2、3000人左右,進場支持球隊的風氣低迷。

直到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達到歷屆最佳成績,才重新激起台灣民眾對棒球的熱情。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與2021年多場比賽閉門舉行,導致觀眾數量下跌。此困境不但沒有澆滅中職重新燃起的生機,在疫情後觀眾數仍大幅回升,甚至在2024年台北大巨蛋完工後形成一股「大巨蛋效應」,創下中職史上最高單場票房紀錄,至2024年8月統計之數據顯示,每場平均觀眾量達7500多人。

中職六隊誰是票房冠軍?百萬象迷奪第一!

2020年與2021年受疫情影響,各隊主場平均觀眾人數約為3000~4000人,疫情後各隊觀眾人數均有上升趨勢。號稱擁有「百萬象迷」的中信兄弟實至名歸,長期位居觀眾入場數量之首。在今年大巨蛋開打後,平均每場觀眾人數一度達一萬多人;而台鋼雄鷹在加入中職第二年就吸引不少觀眾支持,位居第三名,作為新球隊在票房表現上十分亮眼。

社群聲量分析

根據今年中的社群數據顯示,7月11日和7月16日的互動量分別達到了顯著的高峰,而這兩次高峰的討論焦點均集中在「國防部長」張育成身上。7月11日,張育成正式與富邦悍將簽訂合約,成為當日熱議話題;而7月16日,他在中華職棒打出首支全壘打,再次引發了球迷們的熱烈討論,顯示出張育成在球迷間的高人氣與關注度。

社群聲量來源

過往既定印象中,資深球迷間習慣使用PTT作為討論職棒話題的管道,但根據LnData的社群聆聽數據分析,發現實際在中華職棒相關的社群聲量中,Facebook的互動量才是主要的互動來源。其互動量占了整體的一半以上,遠遠超越其他平台,這可能是因為Facebook的受眾剛好涵蓋了年輕球迷與資深中年球迷,形成了一個廣泛的互動群體。

發文量則以新聞網站為主,顯示新聞媒體仍是比賽、球員等資訊發布的核心渠道。隨著越來越多的棒球Youtuber出現,如:「台南Josh」、「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Youtube與Instagram兩種社群渠道在互動量與發文數都佔有一席之地,一些球團的官網甚至會與這些YouTuber互動,形成球迷、YouTuber與球團之間的獨特互動樂趣。雖然不及 Facebook 和新聞網站,但其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PTT 作為老球迷的聚集地,無論在發文數還是互動量方面還是占有一定比例,展現出其用戶的高度參與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才興起的 Threads 已迅速躍升至互動量前五名的平台之一,甚至超越了Dcard,許多球員也經常在Threads上與粉絲留言互動,顯示其在球迷社群中的崛起趨勢。

與中華職棒相關的主要關鍵字包括「中職」、「棒球」、「兄弟」、「投手」等,其中各球隊與球員的名字也頻繁出現,說明了這些隊伍和球員在球迷心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啦啦隊」、「明星賽」等詞彙則突顯了除了比賽本質外的娛樂元素。

誰是萬眾矚目的球星? 球員聲量比較

綜觀2024年在中職相關的討論中,張育成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球員,其名字的出現頻率遠超其他選手。除了張育成外,吳念庭、陳聖平和張奕等選手也在社群聲量中占據一席之地,顯示出這些旅外選手歸台後的動態成為球迷關注的焦點。

而陳金鋒、王建民等老將在近期討論度同樣不低,主要是因為在明星賽時,七位傳奇球星再度登場「夢幻對決」,創下經典名場面,不但讓現場觀眾熱血沸騰,也引發了網路上球迷間的熱烈討論,此次的明星賽也被譽為難以再超越的「史詩級中職明星賽」。

中職球隊網路聲量

今年6–8月期間,富邦悍將雖然戰績低迷,但在社群平台上的討論聲量顯著領先其他球隊,達到超過150多萬次互動。這一熱度部分源自張育成的加盟,吸引了大量關注。此外,富邦於7月27日和28日在大巨蛋舉辦的「G!POP流行音樂節」,特別邀請了樂團八三夭和韓國職棒起亞虎啦啦隊到場演出,人氣啦啦隊員李珠珢也在網絡上掀起了話題熱潮。

兄弟、統一、台鋼之聲量相差不多,樂天和味全的社群聲量則相對較低。影響球隊社群討論的因素很多,包含球員、賽事、聯名或行銷公關操作、啦啦隊等,而如何持續穩定掌握社群風向,也考驗到球團行銷團隊對於社群的數據了解與敏銳度。

球場嬌點 — 啦啦隊特輯!

棒球迷間流傳著一個說法是「樂天啦啦隊附屬棒球隊」,因為樂天啦啦隊員實在太過知名,以至於啦啦隊的人氣甚至超越了球員本身。根據LnData的社群數據分析,樂天啦啦隊整體的網路聲量確實位居各球隊之首,其次是味全,而統一的啦啦隊則位居最末。

誰是啦啦隊流量女神?

去年9月至今年8月的社群資料顯示,台鋼雄鷹啦啦隊員「一粒」由於氣質出眾的外貌,在這一年期間人氣飆升,社群聲量明顯高過於其他啦啦隊員,成為當之無愧的流量女神。緊隨其後的是擁有大批粉絲的峮峮和籃籃,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我們也可以從此數據中發現,六隊中只有統一沒有啦啦隊員進入聲量前10的行列,結合前述的各隊啦啦隊聲量,統一排名最末,顯示出統一的啦啦隊在此期間內可能沒有人氣突出的啦啦隊員出現,導致討論度不及其他五隊亮眼。

韓籍外援引熱議?

作為首位韓籍啦啦隊成員,李多慧自2023年加入樂天啦啦隊Rakuten Girls以來,一直引領風潮,並在這段期間內維持了穩定的關注度。由她帶起的「李多慧效應」也促使其他啦啦隊引進更多外籍成員,讓今年韓籍應援戰力在台灣職棒大爆發。從社群聲量上來看,前10名聲量最高的啦啦隊員就有4位(安之儇、李多慧、邊荷律、李雅英)是韓籍,預計此一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球員比啦啦隊紅?

球隊間的競爭早已不限於戰績與球員陣容,從引進啦啦隊應援後,球迷分成「本質迷」與「啦啦隊迷」,越來越多人認為啦啦隊員的知名度已超越球員。但社群數據顯示,討論中華職棒的內容中,排行前三的球員討論聲量仍明顯高於啦啦隊員,這表示在討論球賽時,球員本身依然是球迷關注的焦點。

然而,不可否認的,啦啦隊文化確實吸引了更多新球迷及非球迷的關注,拓展了進場觀賽的客群。但其同時也考驗著球團多角化的經營思維,因為儘管啦啦隊員的代言、上節目等可帶來的額外曝光度,也可能因為表現不佳或負面消息而成為雙面刃。這也使得球團公關危機的應對、社群平台的即時預警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解更多:Ln{Social} 社群聆聽與分析

野球革命!未來的中華職棒如何延續熱潮?

今年是中華職棒第35年,不管是票房、明星賽,還是啦啦隊,本質面和娛樂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球場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元,未來的球場不僅是比賽的場所,還將提供更豐富的娛樂設施和活動,為職棒產業帶來更多商機。

理解球迷心聲:社群數據的重要性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除了球隊本身的戰績,如何行銷已成為吸引新球迷、留住既有球迷的關鍵。透過追蹤社群動態和了解球迷、消費者的喜好才能做出更多精準行銷的決策及改善。舉例來說,暑假期間有球團推出「涼水季主題日」,雖然帶給民眾有趣的體驗,但同時在社群上也有許多網友抱怨水柱的管控不佳、水潑至場內影響球員等,球團應要及時發現這些社群趨勢,避免因未能及時改善服務而影響球隊形象。

球團行銷團隊可以透過社群聆聽快速分析社交媒體熱點,全面了解市場情緒和消費者反應。進一步藉由經營會員及鎖定曾購買過周邊商品的消費者來優化行銷策略,培養忠實客群。或是透過 CDP(顧客數據平台)幫助品牌全面整合和分析這些數據,提供即時洞察,並制定個性化的行銷策略,最終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

行銷看板與科技應用的創新

現在的數位看板不僅能顯示比賽實況和廣告,還能與觀眾進行互動。例如,觀眾可以透過手機參與現場抽獎活動、即時參與問答遊戲等,提升參與感與品牌之間的互動頻率。

球團或賽場經營方在未來可以考慮使用Beacon收集實體人流數據,國外已有技術可針對主要客群喜好即時在DOOH上顯示最佳廣告;而在台灣則可針對到場觀眾進行再行銷或推播相關廣告資訊,若能取得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便能在球場數位面板上進行精準行銷,進而提高廣告投放的效用和效率,實現數據變現並創造更多商機。

延伸閱讀:CDP顧客數據平台:為企業提供全面的顧客洞察